在全球移民政策普遍收紧的背景下,新西兰却以一场颠覆性改革引发全球关注。2025年9月23日,新西兰政府宣布对技术移民类别居民签证(SMC)进行全面改革,推出两条全新永居通道,并同步优化学历加分、工作经验要求等核心条款。这一系列举措被媒体称为“移民大放水”,不仅为技术工人和留学生开辟了快速通道,更引发关于新西兰是否会成为“移民跳板”的争议。

新政核心:两条永居通道重塑移民格局
新西兰此次改革的核心是推出两条低门槛永居路径,直指劳动力短缺与经济转型痛点:
- 技术工作经验通道(Skilled Work Experience Pathway)
- 适用人群:从事ANZSCO技能等级1-3级岗位(如工程师、IT专家、医疗专业人员)的技术人才。
- 核心要求:
- 累计5年相关工作经验,其中至少2年在新西兰境内;
- 薪资不低于新西兰中位数工资的1.1倍(当前为每小时33.56纽币)。
- 突破意义:过去,此类岗位需通过复杂评分系统申请永居,而新政直接以工作经验和薪资为门槛,简化了流程。例如,一名在新西兰工作2年的软件工程师,若薪资达标,即可直接申请永居。
- 技工与技师通道(Trades and Technician Pathway)
- 适用人群:持有四级及以上资质证书的技工(如机械工程师、焊工、汽车维修技师)。
- 核心要求:
- 4年资质后工作经验,其中至少18个月在新西兰;
- 薪资不低于中位数工资。
- 突破意义:首次将实践型技工纳入专项居留通道,填补传统政策空白。例如,一名在新西兰工作18个月的焊工,若通过NZQA认证,即可申请永居,无需再依赖雇主担保。
政策红利:学历、经验、薪资全面松绑
除新增通道外,新西兰还通过多项优化措施降低移民门槛:
- 学历加分升级:新西兰本地硕士与博士学历可直接满足“六分制”移民门槛,无需额外工作经验。例如,一名新西兰硕士毕业生仅需获得技能型工作offer(薪资达标),即可直接申请永居,流程较此前缩短数月。
- 工作经验缩短:多数永居申请的新西兰本地工作经验要求由3年降至2年,减少了申请人的等待成本。
- 薪资要求简化:取消“申请永居时必须证明工资上涨”的硬性规定,改为“在新西兰工作经验期间维持中位工资即可”。这一调整为企业留人提供了更大灵活性,也降低了申请人的证明负担。
争议与隐忧:新西兰会成为“移民跳板”吗?
尽管新政被视为“留住人才”的积极举措,但其潜在风险也引发关注。数据显示,2023年7月至2025年6月,超过9.2万名新西兰公民申请澳大利亚公民身份,其中48%为非新西兰出生人口。根据《跨塔斯曼海旅游协议》,新西兰公民可自由进入澳大利亚工作和生活,持有444类别签证者住满4年即可申请入籍。
案例:菲律宾护士Jinky先通过新西兰渠道注册成为护士,再凭新西兰护士身份顺利登陆澳大利亚,不到一个月便获得永居。她坦言:“在新西兰奋斗5年才能拿永居,而在澳大利亚不到一个月就实现了。”
新西兰优先党领袖Winston Peters公开反对新政,称其为“缺乏聚焦的移民提案”。他担心,新西兰投入资源培训移民后,人才却流向澳大利亚,最终“为他人做嫁衣”。对此,政府回应称,新政旨在平衡吸引高技能人才与合理管理移民水平,部分职业仍将设额外限制。
留学生机遇:本地学历价值凸显
新政对留学生群体尤为利好。新西兰大学学历加分升级后,本地毕业生申请永居的竞争力显著增强。例如:
- 新西兰硕士毕业生:原政策需5分学历+1年工作经验,新政下6分学历直接达标,仅需符合要求的工作offer即可申请居留。
- 新西兰本科毕业生:原政策3分学历+3年工作经验,新政下5分学历+1年工作经验即可达标。
此外,新西兰与中国的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更新后,中国游客签证审批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,过境新西兰可凭电子旅行证免签,从澳大利亚前往新西兰的中国游客也可免签入境停留3个月。这些便利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新西兰对华人群体的吸引力。
未来展望:机遇与挑战并存
新西兰此次移民改革无疑为技术工人、留学生和高净值投资者打开了黄金窗口期。低门槛、高灵活性的政策设计,既解决了雇主的人才短缺问题,也为国际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永居路径。然而,如何避免成为“移民跳板”、平衡本地劳动力培养与移民引入的关系,仍是新西兰政府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。
对于正在观望的申请人而言,2026年年中新政正式实施前,或许是规划新西兰身份的最佳时机。无论是通过技术移民、投资移民还是绿名单通道,抓住政策红利期,或许能在这片“最后一片净土”上开启新的人生篇章。